2021年8月20日 星期五

越讀心視野

2021-0820 越讀心視野

暑假的尾聲,孩子陪同參與我的線上學習頻率越來越高。雖然我的學習品質會有點打折(每次情況不一),不過也許不知不覺中默默在孩子心田種下一顆顆神奇的種子。

今天在「閱讀/新視野」論壇,隨筆記下幾句對我很有分量的心語,也與閱讀好朋友共勉。
(以下筆記不完全是講者原話,純屬聽講當下的有感速記,若有不慎曲解原意之處,敬請老師指正與見諒)

在唐鳳政委的分享中學習到…
1.技術問題解決了,才有藝術。
2.閱讀不只是單向,也是為了分享與書寫,透過書寫與分享能夠接觸到更多的人。
3.讓玻璃心變強化玻璃。
4.「圖書館」不只是閱讀,還是帶著「書寫意圖」的地方。
5.學習型的社群,是挖掘興趣的良伴。

在泛科知識長鄭國威老師的分享中學習到…
1.當我心裡覺得:「這聽起來很有道理。」
其實是:「這個說法符合我的偏見。」
2.閱讀態度與環境相關。實體環境如圖書館、書店,抽象環境如一個好的社群。

在Re-Lab共同創辦人劉又瑄老師的分享中學習到…
1.透過設計開啟腦中的「在意」迴路。
因為認知影響行為,行為影響結果。
2.思考使用者最重要的需求,可以先想一想他們最常問的問題是什麼。

在品學堂黃國珍老師的分享中學習到…
1.閱讀理解最後是為了創造。創造了生命的新頁,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
2.迷路,才是旅行的開始。
3.閱讀的樂趣來自藉由書本帶來的思考。

在作家盧建彰導演的分享中學習到…
1.增添人文、感覺敏銳,可以避免被機器人取代。
2.閱讀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為什麼不做?
3.若圖書館能讓世界更好,就可以做一些事,讓更多喜歡的事發生。
4.我們在圖書館所做的,也許觸發了一個年輕人,20年後救了我們國家。
(我想到了馬拉威馭風男孩坎寬巴的故事)

在作家李惠貞老師的分享中學習到…
1.書沒有讀完是可以的。
2.只讀20分鐘,也有20分鐘的收穫。
3.離開舒適圈,擁抱未知。
不喜歡、沒興趣,就是不自由。
是自己把自己框限住了,自己限制了自己的自由。
4.閱讀,是為了更自由。
5.在獨角獸計劃「三本書策一個展」,主題自訂,用三本書詮釋。
(我覺得挺有意思,想練習在學校圖書館邀請閱讀好朋友一起試試這個概念)

(以上筆記不完全是講者原話,純屬聽講當下的有感速記,若有不慎曲解原意之處,敬請老師指正與見諒。謝謝老師們的分享!)

【閱讀/新視野】論壇
上午場
https://fb.watch/7w0MOggxlL/
下午場
https://fb.watch/7w0Pt_Gdkr/

2021年8月6日 星期五

清水眷村線上奇遇記

2021-0806 清水眷村線上奇遇記

進入第三年的立中「夏日讀寫營」原訂本週舉辦,為了防疫安全,暫停。
雖然不是喊卡就沒事了,不過,老天竟然賞給我一個禮拜的文學營。

因為鈺珣老師在群組中的資訊分享,目光抓取到海報上的關鍵字,就忍不住連線查詢,但對象是以大專以上學生為主,等到活動前一日的備取通知,我還有點忐忑,畢竟要跟年輕人一起學習,很怕自己跟不上新世代的思維。

首日踏查因關顧家裡無法參與,感謝家中神隊友適時的伸出援手,讓我接著四天的課程沒有缺席(還有明天的考驗)。其實途中有些掙扎(比如家事荒廢沒做),但講師群太會說故事了,我實在沒有辦法離席啊!

學習隨筆備忘:
(後面沒力氣打字了,只能把筆記本留好)

【8/3文學營線上課第一日】
上午〈記憶與展望:以清水眷村為例談生命故事記述〉蔡奇璋老師
下午〈小鎮憶往:我在清水的成長經歷與人文記憶〉吳蕚洲老師

第一日的學習,從上午蔡奇璋老師的講授和下午吳蕚洲老師的故事裡,感受相互呼應。

蔡老師用建築圖像帶我們打開「看的方法」,對物件的觀察產生觀點與反思;吳老師分享的成長經歷中,我印象特別深的是老師看出媽媽與洗衣婦之間閒聊的「群體治療」,並釋懷了媽媽對剛放學的自己的忽視。蔡老師說明敘事力在說故事的能力,將角色與時空背景互動產生的火花放到結構中,對應到吳老師的這個故事,讓我搭上時光機看見那個年代的女性,沒有手機、沒有臉書、沒有社交APP,她們的出口在哪裡?再不互吐苦水,是不是就快沒了自己?以前刻版印象視為三姑六婆的說長道短,極可能源自小時候曾讀過的故事。如蔡老師所言,詮釋是以觀點為核心,是一種導引,讓人願意相信,而吳老師對母親互動觀察的觀點在經過敘事力的詮釋後,讓我願意相信,也扭轉我的觀點。
確實,每個人的小歷史都映照在整個大歷史中。

【8/4文學營線上課第二日】
上午〈導師時間〉蔡奇璋老師
下午〈竹籬笆外的青春記事:眷村文學成長篇〉高禎臨老師

謝謝禎臨老師對於用文學來講歷史,沒有那麼多正確性的包袱,卻能見證時代變遷的詮釋,讓我也在今天的眷村文學經典片段中,拼出一些眷村青少年的成長圖像。

印象深刻的包括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也是在國中時期看得似懂非懂(但在老師的詮釋中重新建構了)、苦苓的眷村內外空間描繪、胡台麗石頭夢紀錄片的劉必稼故事、從小畢的故事到本省外省夫妻組成的家庭互動與文化隔閡、性別議題的窘境、從外省與本省孩子的互動中看見家境窮困卻篤定怡然的家鄉踏實感、無根的心情如風箏的渴望。

「認同」是在這些眷村文本閱讀後,帶給我延伸的反思。不論是從年少時對個人、對土地、對族群或國家的認同。過去當看到某些爭論不休的認同議題時,會覺得互相尊重就好,不太理解這很重要嗎?在今天禎臨老師透過歷史背景與文本的解析裡,似乎幫助我擴大理解了一些對方說不出口的莫名情感與歸屬需求。謝謝禎臨老師!

【8/5文學營線上課第三日】
上午〈從「一把青」談眷村生活的戲劇表現〉吳蕚洲老師
下午〈原眷戶線上訪談〉蔡奇璋老師訪彭女士

1.謝謝蕚洲老師講述卡蜜拉的改編六原則,使我把過去對原著與改編電影的單純比較,有了新的認識與視角。
2.謝謝原眷戶代華姐與我們分享記憶盒裡的笑中帶淚的故事,聽代華姐的聲音特別動聽有味。家庭教育的力量在代華姊身上感受特別濃烈。

【8/6文學營線上課第四日】
上午〈另一種影像述事:影像的報導與實踐〉林韋錠老師
下午〈導師時間〉蔡奇璋老師

1.謝謝韋錠老師的經驗分享、脈絡整理以及體驗活動,為我建立關於影像紀綠的清晰概念。
*紀錄影像的功能:再現、反思、行動。
*紀錄影像本身就是一種社會行動。
*看見是關心的開始。
看了《舊城青劇場》的影片,感覺再現了青劇場中青年們為舊城共創的心路歷程,也讓我們看到了這群青年不被了解的爭取相關經費審查會議所凸顯的困境,透過紀錄影片中劇場的片段,也確實打開了我的一扇窗,讓我想知道我們可以多做些什麼。謝謝韋錠老師!

2.謝謝奇璋老師在每次導師時間拋出爬梳過的聞思,賣力的引導我們腦力激盪,尤其是尊重每個生命故事的厚度與互動的份際。

【8/7文學營線上課第五日】
上午〈戲劇裡的眷村飲食記憶〉蔡奇璋老師

對於飲食不是很講究的我,跟隨老師在戲劇中領略飲食文化的寓意傳遞,讓我對尋常日子裡的飲食存在增添敬意。

2021年8月4日 星期三

用閱讀來抗疫

2021-0805 用閱讀來抗疫

在疫情共體時艱的氛圍裡,看見各行各業的苦楚,也看見用善意往難處走去的各種勇士。如果閱讀是誰心靈花園的陽光空氣水,當我聽見讀者的需求,就無法不行動。於是,養慧軒圖書館「用閱讀來抗疫」驚喜袋得來速的服務,就此誕生。

緣起於六月中,在「明日閱讀」群組裡,中央大學陳德懷教授發起大家集思廣益讓孩子防疫期間有紙本書閱讀的行動,感謝南投縣新城國小率先做了示範與分享。而後一方面與主任和設備組長討論學校圖書館的可行性,一方面也在期末閱讀課回饋問卷調查七年級孩子的需求。在此同時,也將臺中市立圖書館「書香防疫2.0宅配到家」的貼心服務分享給孩子們。

能將想法落實為行動,是身為讀書人的自我期許。

當信箱收到表單的時候、準備驚喜袋的時候、赴約的時候,都讓人滿心歡喜:)
第一回加碼三期《中學生報》送給孩子閱讀,是停課期間依然按時送來的報紙。第二回看到孩子汗水淋漓來赴約,再加碼舒跑給他解身體的渴。

深深感謝每位促成用閱讀來抗疫的你我他。
P.S.下週是「明日閱讀週」的線上研討會,有空一起聽聽吧!